top of page
SEnSE

如何轉化教師成為社創教師?

早在十年前計劃之初,我們都深明教師參與的重要性,故在計劃書已有兩點去推動及協助老師成為社創教師:「提供社創裝備課程及講座,讓先導學校老師掌握相關學理和實踐。」(短期目標)及「為前線老師提供適合教材套,作為對香港創意思維及通識教育科的支援。」(長期目標),然而十年過去,發現要讓老師同行、參與、甚至轉化為「社創教師」,關鍵在於一個字「心」。


一、讓教師體驗學生所經歷的,讓他喜愛他所推動的


傳統的教育進路是「知、明、喜、行、慣」,但教師不是一張白紙,擁有不少相關的經驗,手討厭浪費時間,手且有高度自主。成人教育可以改用「知、行、喜、慣、明」的進路:


知:先讓教師見識的社創項目模範,了解社創的內涵和價值。

行:安排教師親身嘗試體驗社創活動,體驗學生的學習過程。

喜:讓教師喜歡相關活動,也幫助教師從中選取對自己有實用價值的元素。

慣:鼓勵教師自主地繼續應用和實踐。

明:最後因渴望了解更多而查閱更多,甚至自主學習,內化社創。


通過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但能親身感受學生的學習歷程,更能認同和喜愛所推動的社創願景,內化成社創教師。多年過來,我們已經有一個龐大的社創教育圈,更有部份已成為校長,由個別科目到全校推動社創。


二、視教師為夥伴,嘗試從教師視角設計活動及配合


我們深明香港教師課業繁重,所以我們近年的設計也是代教師處理所有行政細節,代為安排一級或多級學生到不同社企、社創參與體驗和考察活動等,以支援學校的教學工作,減輕前線教師的工作量。同時,我們也會配合不同科組教師,一同設計切合學科需求的教材,讓社創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課堂。


三、設計成校本化的發展,讓老師從日常推動社創


社創教育要真正在學校扎根,需要設計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發展方案。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社創教育計劃,讓教師能夠自然而然地將社創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甚至會安排個別學校三年社創發展方案―第一年教師與青年社創家合教,第二年提供社創教師培訓,並由校內老師使用我們的教材進行教學,第三年則將之校本化,由我們評估配合。長遠將社創成為學校發展的一部分。


結合社創課程的嘗試


4堂社創課程


設計情景題:政府現在成立了一個長者事務委員會,專門協助解決與長者相關的問題。假設學生是該委員會的一員,需要根據特定角色策劃既適合且創新的措施。最後,需要向主席匯報一個方案,而主席將選擇其中一個方案來實行。


4堂社創課程

4堂社創課程


14堂社創課程

就住學生居住在社區內的經歷、社區考察等的發現,加以社創家的指導,設計與社區相關的社創點子/展示模型。


項目預期成果:

  • 製作簡易模型並以情景劇形式,展現便利社區長者生活的產品設計

  • 利用3D App,建構一個展現smart city元素的街道

  • 為區內少數族裔設計桌遊遊戲卡,介紹香港不同的特色地點

  • 利用minecraft展現社區不同的文化和特色


73小時社創課程(分三階段)


73小時社創課程(分三階段)

73小時社創課程(分三階段)


而要長遠發展社創教師生態圈,我們則需要建立教師支持網絡,讓老師彼此交流經驗、互相鼓勵。全球正處於充滿變動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VUCA時代,老師面對社會、經濟和科技的變革,必須不斷地充實新知、強化專業技能,才能勝任教學工作。社創教師團隊可以開發創新而獨特的校本課程,並提供具啟發性的學習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應用和實踐不同學科的知識,細心栽培和關注每位學生的需求。正如教育局在2022年的文件中提出的,教師組成的「實踐社群」是實現學習型組織的基礎和主要途徑。透過這樣的社群,教師可以凝聚力量,共同討論教材和教學,交流專業知識,分享實踐經驗,促進合作,建立一個能夠有效培育下一代社會創新者和改變者的教師網絡。這也是我們未來所期許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