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如何讓參加者感悟到終有完結的一天,並重新思考這趟旅程的安排?」
►「如何讓人生中彌足珍貴的人和事,在我們眼中變得可見?」
這些教育目標一直圍繞著HOBBYHK的生死教育。「遺書導讀」及「模擬瞓棺體驗」是我們做得最多的一款活動。學生首先參與《人生大遷徙》這個大型集體遊戲。遊戲開始後,主持問了許多人生大事,包括學業、工作、婚姻乃至我們各種人生想像——從少年到老年階段,學生需在限時抵達禮堂的指定區域做選擇。當影幕顯示「結婚唔結婚?」這類問題,檯下就會像非洲的牛羚大遷徙一樣,同學似乎最享受集體暴走的時刻。偶然有學生獲邀請分享,其他人便會跟著哄動。如是者,活動自然地帶來了很多歡樂,因此誰都沒有防範最後的問題:
「遊戲現在結束了,根據剛才的選擇,這樣的人生你們滿意嗎?」
這種反差突然出現,許多學生都會錯愕一下,發現自己不期然地就到了終站,總總的人生期望,有些做到了,有些似乎還未實現。而近接著,我們就會安排遺書導讀及模擬瞓棺體驗的旅程,從認識一個陌生人開始,了解他的身分、性別和年齡──這些平面資料外,當年的經過和後來發展等⋯⋯將那個人從僅僅報紙上的名字,還原成有故事的人,並想像在生命終結之際,甚麼是寫遺書的人念茲在茲的,而收信人又有怎樣的感受。
透過模擬臨終體驗讓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
人閱讀過最短的遺言,可能是一場大地震後,救援隊於瓦礫下發現手機上最後的幾句話,篇幅最短,有些同屬突然死亡文本較長,例如我慣用的1985年日本空難。故事若引人入勝,生死之際會令人認真看待一次人生經歷,特別是與父母子女、愛人朋友的關係。這些看似無不關係的死亡書,卻是引導青年思考的重要媒介。正如參加的學生寫:「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回想這是否你希望的生活,不要令人生帶有遺憾,好好體會。」及「用心聆聽和閱讀,代入角色後會有不同的感覺,不要做會令你後悔的事,要向身邊的人展現出你對他們的愛。」
我們相信從死可以思考生命的可貴,人的感情終會跨越所有時間和空間。死亡不可怕,死亡也不是生命真正的終點,遺忘才是。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通向死亡的前奏曲,但我們仍在世的人可以選擇如何生活,如何面對身邊人,如何面對自己,這種「如何活」的態度與思考,也是青年,也是生命教育不可缺的一部份。
-ˋˏ┈┈┈┈
社創小介紹
HOBBYHK是一間青年教育機構,與普羅大眾分享熱忱和專業,同時致力讓教育工作者得到合理報酬,持續發展志業。目前四大項目範疇:生死教育、天文教育、生態環保、藝術工藝。
關於創辦人
陳培興先生為生死服務中心「桔梗花」創辦人、「在宅醫療協會」幹事、現職殯葬禮儀師,提供一站式生死服務及殯儀策劃。於新城電台擔任生死教育環節的嘉賓。曾任嶺南⼤學教育⼤使,⾃ 2016 年起為多達 100 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及社福機構從事青年培訓、⽣死教育及價值教育等⼯作,特別重視心靈培養。現為 HOBBYHK 聯合創辦⼈暨⽣死教育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