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是全港唯一以全校參與模式,100%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SEN)學生的基督教主流中學,全校現時共有300多位SEN的學生,如自閉、語障、智障、情緒需要或專注力不足等。面對這群SEN學生,我和老師們並沒有放棄,反而積極發揮創意,善用社會資源,將學校化身成為學習樞紐(Learning Hub),透過資源共享與社區連繫,讓學生關心和了解社區,同時亦令更多人了解SEN學生的能力與限制,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及可能。
學校於校內設置了二十多個多元化學習場景及資歷架構實習場景,配合就讀同學的興趣和需要,包括言語治療室、VR學習區、運動科學中心、感覺統合訓練中心、巴士教室、Mac Lab及攝影Studio等等,輔以情景教學,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重覆操練,裝備他們由學涯過度至職涯。學校亦以服務學習為主軸,透過體驗式服務學習,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累積經驗,並接待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協助學生成長同發揮個人潛能,從服務中肯定自我,提升學生的溝通及解難能力,為升學及就業打好基礎。
運動科學中心及感覺統合訓練中心
校內設有巴士教室,讓SEN學生可以在巴士教室裡學習並使用巴士模擬器,體驗駕駛巴士的樂趣。
巴士教室
校內亦有運動科學中心、感覺統合訓練中心讓SEN學生更容易訓練體適能和身體協調。
鐵路教室
新增的「鐵路教室」,將鐵路元素融入各學科教材和活動,數學老師會藉此來教授速率及相關課題;語文科老師在車廂內與學生進行地名配對及路線規劃,言語治療師亦利用車廂場景進行言語治療訓練。
此外,學校更會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安排實習及職涯發展培育計劃,協助不同類型學生學習成長。同時安排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學生的社交技巧,如透過推展歷奇輔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抗逆力。
上述的例子正好是離開體制化下單一和模版式的評核要求,回歸教育「有教無類」的初心,也展示了教育個性化、無障礙、包容性學習的可能。然而,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嘗試變成可持續的方案,甚至推廣到全港不同學校,讓本地教育體系產生根本性的變化。無疑,教育的發展讓我們走進了以學歷為主導的社會,讓一代代人走進專業和高學歷的階段。但同時,每年進入大學的學生人數不足4成,我們變相製造了6成的「失敗者」,只是青年並非無用,他們存有未被發崛的潛能。他們值得有新的教學方法,來讓他們成長。希望學校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及支援,讓更多人認識SEN學生的情況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