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nSE

香港可以有社創課?


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早在外國有一定發展,並融入在教育當中。在1993年,美國哈佛商學院於成立「社會創業倡議」(Social Enterprise Initiative);在2001年,它與拉丁美洲的商學院,結成「社會創業知識網絡」(Social Enterprise Knowledge Network)。而在英美及歐洲,社會創業教育更早與中小學教育融合 ,以課程、比賽、活動式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創意,並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切實關注社會,並以合適方式回應和轉化社會的困局。學者羅賓.穆雷(Robin Murray認為社會創業特性是以創意思維帶動跨界別合作以解決社會問題,以解決現存架構無法處理當下的重要挑戰。由此可見,社會創業與教育融合是值得嘗試。問題是:從何而起?


十年間的嘗試


社創校園在2014年引進社會創業的關懷價值和創意思維到中學教育當中,讓師生了解及探討香港的社會創業如何發揮創意思維及為社會提供有效並可持續的新穎方案,以解決當下社會中種族、階級、性別、環境等多項問題及矛盾。


出版全港首本社創教材


配合及支援新高中課程的發展,我們為學生提供多樣化並適切的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及全方位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公民責任、知識增長,以推進全人發展的學習宗旨。同時,讓學生親身接觸弱勢群體,探索他們在逆境中轉化更新的過程,從中學習及培養積極人生態度,對現存優勝劣敗的社會制度作反思,並探索另類可能,讓社會得以多元發展。


透過深化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內容與討論,加強師生對單元(二):今日香港(主題1:生活素質)的認識與反思,讓前線教師透過教材套及相關課程,能在教授相關議題時有提供切實可行並具持續性的具體方案例子作課堂資料,並嘗試結合美國學者 Parnes(1967)提出的「創意解難」教學六部曲模式激發學生創意思維與解難能力。學生能透過親身經歷及體驗深入了解香港社會的需要和問題,再由師生共同參與構思並實踐計劃,將學生單向接收知識及批判現況,轉化成互動及以行動改變社會的機會。


 《社創校園通通識 2015》
《社創校園通通識 2015》


社會創業的「社」是目的,包括追求幸福和關注整體社會福址兩個範疇,其核心價值是「關愛」。議題涉及社區規劃、貧富差距、弱勢社群、多元性及共融、環境保育、物質生活和幸福的關係等。「創」是途徑,包括創意和創新、及創業兩個範疇。


社會創業涉及通識科單元一中「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生活技能、和建基於人際關係的社會資本;內容又與「生涯規劃」、「生命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等互通。與本港的教育制度可互相配合,不假外求。當中不單以批判思維去分析貧窮、社會孤立、生態環保等問題;而且是超越批判,積極地運用創意思維去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





   《時事校園通通識 2018》
《時事校園通通識 2018》





以解放教育學(Pedagogy for Liberation)為核心,以香港時事作切入點,

訓練學生全面且正面認識及運用明辨性思考能力,修正個人主觀上謬誤,打

破二元對立及刻板標籤。透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嘗試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









《可持續發展目標1:終結貧窮》資料冊(九龍城區)(初版)
《可持續發展目標1:終結貧窮》資料冊(九龍城區)(初版)





資料冊綜合多份政府報告,全面分析「可持續發展目標1──終結貧窮」在

香港及九龍城區的現狀。內容涵蓋貧窮線的界定、不同群體的貧窮狀況,以

及主要的扶貧政策。配合香港的社會創新案例及教學實踐工具,讓學生深入

理解貧窮問題的複雜性,並學會如何在現實中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升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









推出學院學分制社創課程與實習


不同大學已著手策劃推動創業與創新的氛圍,輔以跨學科課程,全面深化學生的創業與創新意識,並致力營造鍛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利環境。故此,我們在社創與創意教育的四大前提(即價值、知識、技巧與實踐),為大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甚至是將社會關懷實踐的社創實習。


課程從多角度灌輸企業家精神和社會責任概念,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例,初階課程(1個學分)是透過學術及其他學習體驗,讓同學對社會創業精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並需要就一間社會企業進行個案分析,以創意解難回應社會需要;而進階課程(3個學分)則是將學生分派到不同的社企/社創進行深度實習,了解各機構在協助不同社會議題及服務、轉化弱勢社群的各項工作。不單協助學生取得職場實戰經驗,鍛煉他們的軟技能,我們更鼓勵青年社群為社會企業出謀獻策,以社創計劃替代畢業報告(Final Year Project),協助所實習的機構創意解難,讓同學能實習之餘知道回饋社會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推動大學及社創組織的合作,務求將學術的影響力化為改變社會的動力。


與政府不同部門,社創基金、教育局合辦「社創教師」體驗培訓及經驗分享會


自2015年9月起社創校園獲社創基金資助,讓中學師生深入認識社會創新創業精神,並探討兩者如何為社會問題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結合本地政、商、學界的網絡,為香港中小學創設一套合用的「社創教育」範式,讓學生學習社會創業的精神,關懷他人及以創意轉化社會。


2022-2023學年開始,我們與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合作舉辦不同的教師專業培訓活動,共同推動如:「社創精神與設計思維」,「少數族裔社會共融」、「食物與可持續生活」、「跨代共融」、「生死教育」等多個「體驗式學習工作坊」以加強價值觀教育。直至2024年,我們已培訓了來自231間學校超過800位社創教師。


全港首創校本化中學社創課程


適逢教育局在2021年推行高中優化課程,我們由2022學年開始與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合作,善用高中釋放課時的空間,把社創加入其恆常課程,為中四五年級學生設計24週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社創課程。社創課程採用「設計思維模式」和「體驗式學習模式」,從理論到實踐的培訓,教授學生實用的社創概念和知識,並利用多元化的社會案例學習分析利弊、營運方式、成本效益等,思考如何創新地解決問題甚至制定相應的社創項目,提升解難能力。同時建立學生同理心,關懷弱勢及關注不同社會問題,培育在學青年的創新力、協作能力,建立全球公民意識等二十一世紀能力與價值觀,並學以「綜效」的方式,選取現存制度中的優點和資源,轉化現存制度的不善,幫助他人,改善社會。


配合課程,我們亦製作了社創教學工具套(第一版)以及社區教學工具套(初版),讓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套及不同的工具培訓學生創意思維與解難能力,構思改變社區和社會的點子。




 社創教學工具套(第一版)
 社創教學工具套(第一版)




致力研究和發展歐洲社創及社會投資的智庫Young Foundation提出社創六部曲,指出社會創業由靈感到系統性變革一般需要經過六個步驟。因此,社創教材以社創六部曲為設計基礎,結合設計思維與「六何法」,使過程能夠更具體落地引導學生針對社會「他者」的需要,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讓學生從靈感階段到製作原型,內化社創家精神。






 



社區教學工具套(初版)
社區教學工具套(初版)





以社區參與和社區設計為核心,旨在培養學生的社區意識和公民責任感。教材參考了多個成功的社區項目,設計出一套系統性的教學方法,涵蓋建立社區檔案、社區考察、問題識別、專家/受惠者訪談、原型設計、模型製作等各個環節。教材強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鼓勵學生針對各種社區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成為「社區設計師」,在實踐中發揮創意和領導力,從而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