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創專欄
Search
從「死亡」再思「生命」的可能——結連他者的悲傷,一起好好過
現時,香港不少學校仍都是以「認知主導」的模式來推動價值觀教育和生命教育,以致往往停留於價值應用的層面及知識的灌輸,缺乏情感與實踐體驗。然而,價值觀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點在於體驗和發現意義,要學生認同,便要讓他們親身體驗,從而反思關係、發現意義。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把社創加入恆常課程
迎向工業4.0的革新時代,教育已經面臨學習內容與學習經驗轉變的關鍵時刻,社創教育近年已在部分學校醞釀紮根,我期待將來都會寫入教育局必修科目,令社創課程成為常態。正如10數年前STEM只是少數學校推行的課程,但發展至今已是每間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讓社企成為孕育學生同理心的一扇門
共融活動一向著重發掘人的才華與能力,以打破既有的偏見和隔閡,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回到「人」的基本,令同學反思「人」的價值,明白人的基本價值及尊嚴:即不論其心智體格背景如何,都有權利去發展個人潛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實現自我,這也是活動為同學帶來的最大收獲和得著。
社創關我事?!-社創與教育
迎向教育4.0,中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和價值教育日益重要,作為與時俱進並具前瞻性的教育工作者,又該如何運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包括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經歷,以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並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回應未來世界的發展?
「創新教育(如何),迎接(何樣)的未來?」
種種挑戰促使學校、教師重新定義「學習是甚麼」,學生又應該學習甚麼。回到現實,當下學習的內容大多由市場需要而定,變得令學生需要學習十八般技藝;更甚是,我們的制度仍停留在上世紀流傳下來的標準化考試測驗及評核方式。那教育未來應何去何從,我們如何設計一套合適時代需要發展的教育方式?
跨界同行,推動社創 促進香港社會福祉
作為推動社創實踐的一份子,創新園2020-2023有幸獲各界支持,為數百名青年,超過50支社創隊伍提供種子基金資助、體驗式學習、培訓課程、共享工作空間、小組導師及友伴同行等支援服務,讓青年社創家可以將其社創新點子變成實質的社創項目,以創新的方案應對社會需要。
鞏固ESG中「S」
國際非政府組織Catalyst 2030於2021年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企業與社會企業(社企)合作共有五大益處,包括:開拓更多客源及市場機遇、減低供應鏈風險、在持續變化的市場環境維持競爭優勢、創新避險和吸引及保留人才,可見商社合作百利而無一害。
社企疫境下的面貌及復常之路
持續三年的世紀疫情,令社會經濟陷入衰退陰霾,各行各業艱苦經營,無一獨善其身。作為肩負雙重使命的社會企業(社企),既要履行其社會使命,同時要維持商業營運,更不容易。本文嘗試提出一些觀察,冀讓大眾了解社企在疫情下面對的困難及挑戰,和他們如何
社會企業 3.0 ─ 香港社創需要繼續做好、做大
要有效推動社創,先要在公共言論空間倡議論述,讓公眾對社創「知」、「明」、「信」;再起動熱心市民作為「行」動者,在不同崗位上推動社創;最後將個別行動體制化,組織成有系統的「慣」例,以習慣改變社會。九年以來,社會經歷了許多轉變與挑戰,但這套進路似乎頗為奏效,不少策略今天也依然適用。
教育4.0全球框架:借鑑本地成功經驗創設未來教育的新可能
除了借鑑世界各地的經驗,要推動教育創新,本地的經驗也是重要一環。筆者近年也看到本地教育創新的先驅,也多走幾步希望為未來教育作出改變,本文會就以上8點列4間學校的案例。
社創同行共譜新章
2022年是充滿難關的一年,港人無一倖免地要面對這些經濟或社會層面的挑戰。據統計,截止2022年4月,全港共有711間社會企業,較去年增加近8%。同時,商界及社會界也於去年出錢出力,更嘗試以創新去扶貧解難,與香港共渡難關。
空間創新到教會新想像
本年度「使命商道論壇」以「『使命』空間大改造 Before & After」為主題,反思空間的意義,啟發大家一同探討空間的可能性和想像。
bottom of page